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新零售陣線 >> 新零售頻道 >> 正文
農貨之王拼多多

  國內疫情解封已有時日,農產品逐漸走出滯銷。但火熱的涉農電商活動,依舊在給農產品上網提速。

  商務部4月23日的數據中,一季度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936.8億元,增長31.0%;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

  多地縣長在拼多多直播間里進進出出,變身推廣特色農產品的電商主播。整個4月,淘寶直播間里每晚都有明星幫各地農產品帶貨,秒光成為常態(tài)。

  電商們的助農活動逐漸少了救急色彩,但農產品上行的進程仍在加速,并被賦予了更多意義。

  阿里時隔11年重啟“春雷計劃”,推動農業(yè)數字化轉型。京東物流、京東超市與地方政府在農產品供應鏈展開戰(zhàn)略合作。從省政府、農業(yè)廳到縣政府、農業(yè)院校,拼多多拿下多個涉農戰(zhàn)略合作協議,并豪擲500億投入農村新基建。

  電商重注農產品的上行,牽出背后激烈的下沉市場之爭。用高頻消費的生鮮增加用戶粘性和消費頻次,同時跑通下沉市場供需對接,突破工業(yè)消費品下行,進而圈住更多下沉用戶。

  疫情催化,這場較量進入新的節(jié)點。以農貨電商起家的拼多多,也要面對更多對手的窮追猛打。

  農產品上行痼疾

  如同日常百貨之于淘寶,3C電子之于京東,農產品是拼多多的重要基因,

  拼多多前身拼好貨以水果等農產品起家。拼多多成立后,商品向全品類靠攏,但農產品仍然占據主要位置。黃崢直言從商品比例來看,拼多多農產品比例要高于其他平臺。

  靠著農產品的土生意,2018年拼多多宣布成為全國最大的互聯網農貨上行平臺之一,實現653億元農產品及農副產品訂單總額。

  2019全年財報中,農(副)產品成交額1364億元,農(副)產品年活躍買家數達2.4億。按照2019年5.85億的活躍買家來看,農(副)產品的買家已經接近一半。商家方面,截至2019年底,平臺農(副)產品活躍商家數量達58.6萬,直連農業(yè)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

  副總裁井然統(tǒng)計,目前農產品上行只有5%,假如農產品上行到30%的時候,現在這個模式的GMV至少可以翻六倍。

  在商務部一項報告里,這個數據甚至不到井然說的5%。用先進的技術改造這一低效市場,顯然帶有一定理想主義色彩,意味著要觸碰農業(yè)產業(yè)的長期痼疾。

  從拼多多農產品持續(xù)五年的發(fā)力來看,這個市場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但農產品的土味生意并不好做。

  以家庭為單位,小規(guī)模、分散種植,農產品加工主體規(guī)模小……中國農業(yè)長期貼著小、散、亂的標簽。第三次全國農業(yè)普查數據顯示,截至 2016 年底我國的 20743 萬農業(yè)經營戶中,規(guī)模農業(yè)經營戶僅占1.9 %。

  從生產、加工到包裝、銷售等環(huán)節(jié),無法形成規(guī)模效應,也無法降低單位生產成本,并影響農產品產業(yè)規(guī)模的形成,產業(yè)效益不理想。

  除此外,傳統(tǒng)農業(yè)產業(yè)鏈條長,從生產、加工、流通到銷售,依賴多級中間商。經過層層加價,除去占成本大頭的物流和農貨損耗,農民到手的利潤很低。另一方面,消費終端的用戶甚至無法享受“水果自由”。

  與此同時,“農民一窩蜂種植導致滯銷”屢見不鮮。根源來自農業(yè)生產供給信息鏈條長,種植生產的判斷往往靠歷年市場行情和種植經驗。而最為需要的消費者購買偏好數據,農民根本沒有。

  例如一位鄭州西瓜種植戶告訴億歐,“為了方便”,自家所有的西瓜都走線下批發(fā)商的渠道,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只管種、不管賣”的定勢思維,對電商賣西瓜則不甚了解。

  加上蔬果農產品的成熟特性,像工業(yè)品慢慢“清庫存”的方式很難奏效,短期內匹配大規(guī)模的集中訂單又較為困難。

  生鮮電商的存在,打破了農產品銷售對單一渠道的依賴,在流通和消費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優(yōu)化。但傳統(tǒng)電商的搜索場景下,需要“人找貨”的弊端也在顯現。

  就像百香果等“網紅水果”,爆紅之前多數網友對其并不熟悉,也不會主動搜索購買。沒有流量加持的情況下,一些水果只能等待偶然搜索的出現。

  拼出的集中需求

  對于拼單模式,低價是最為直觀的感受。但在農業(yè)上,拼單帶來的意義不止于此。

  店家向你推送了一款百香果,假如你湊滿2個或3個人,你就能以低價買下它;蛟S這幾個人有購買其他水果的意愿,但在低價下選擇了這種拼單購買;另外一種情況是,這幾個人都有購買百香果的意愿,卻可能在不同時間下單。

  非拼單模式下發(fā)生的兩種情況,使得交易時間周期長、不確定性,訂單變得分散化。在上游供應端,統(tǒng)一發(fā)貨、種植生產都有不確定性;單次小批量水果的流通發(fā)貨,也意味著較高的物流成本。怎么看,都不是一筆劃算的生意。

  還在拼好貨時,黃崢就思考如何想辦法把有相似需求的人找出來。PC時代是中心化的時代,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方式改變帶來的去中心化,使得社交網絡里人與人的接觸越來越容易。

  他意識到,可以利用人和人之間的關系觸發(fā)傳播。拼好貨一開始做微信服務號,從水果市場買來一箱水果,正好分成3份,干脆就定下3人團,用戶要么一箱買走,要么不買。

  到了拼多多時,拼單模式包括邀請微信好友拼單和直接湊單。在這種拼團方式下,用戶不確定時間下購買的零散需求,在三五成群的拼團中歸集到同一時間,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需求量。

  在海豚智庫電商分析師李偉龍看來,基于微信內部的流量以及拼團帶來的流量“裂變”,都是拼多多做農產品電商業(yè)務的壁壘。

  對供應商、農戶而言,規(guī)模性帶來了成本的優(yōu)勢,成為能夠吸引流量的低價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在組織貨源或調整生產方面獲得了可計劃性,有機會實現訂單式供應。

  平臺借由低價拼單獲得快速引流;而用戶也得到了更有性價比的果蔬。

  在那個流傳甚廣的“將資本主義倒過來”思考里,黃崢提出,如果有一千個人在夏天就想到在冬天要買一件某種樣子的羽絨衣,并聯名把訂單給到一個生產廠商,很有可能工廠愿意給他們 30% 的折扣,因為工廠從聯名訂單里獲得了原來不具有的一種需求確定性。

  把羽絨衣換成農產品,道理是相通的。

  上移上游供應鏈

  的確,拼單帶來了低價優(yōu)勢,但同樣取決于農產品的質量。

  農產品貨源缺乏規(guī);、標準化、品牌化,難以進行系統(tǒng)包裝和營銷,滿足不了流通市場需求。

  從目前一些消費者“助農”的反饋來看,低價買到的極高壞果率,對消費體驗有直接的影響,增加平臺退換貨成本,也無法形成良好的口碑傳播和重復購買。

  當消費端有了巨大起量,能否滿足多對多的需求-生產匹配,建立新的供需關系,也取決于農產品后端的穩(wěn)定供應鏈。

  資深電商專家瀟彧告訴億歐,農產品上行最大的痛點還是供應鏈。

  “曾經就出現過這樣的狀況:有些規(guī)模較小,經驗不足的平臺跟政府都談好了直播帶貨,但是由于缺少穩(wěn)定供應鏈,主播一下子帶出了上萬件貨,地方上卻難以拿得出來,光是包裝、發(fā)貨都忙不過來。”

  不滿足于僅在下游銷售端提供流量扶持,介入最上游生產種植端,也將為拼多多在供給側變革帶來更多話語權。

  拼多多2019年農產品上行發(fā)展報告顯示,其在近幾年已將農產品產業(yè)鏈下沉到了云南、貴州、廣西、海南等省份及省內少數民族自治州,并建立起一批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現代農業(yè)產業(yè)示范園區(qū)。

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拼多多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話】儒學之流變❤❤❤
易經 | 艮卦究竟在講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謬
大風水,小風水,風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師太重要了❤❤❤
如何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易學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著成功的人,學習成功之道。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