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新零售做了三年多的時間,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些感悟。過去一年,網(wǎng)上有很多文章說侯毅把大家?guī)нM了坑,所以我今天的題目是《2019年,填坑之戰(zhàn)》。
去年,有很多創(chuàng)業(yè)公司做了新零售,然后又都紛紛退出了。很多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很多創(chuàng)業(yè)公司都做了各種“類盒馬”模式,基本上都已經(jīng)退出市場了。包括很多零售業(yè)學了盒馬,買了大海鮮、放了餐飲桌,到今年似乎好像也沒有人在談了。
今天我們回歸零售本質(zhì)來看:新零售到底是什么?新零售為什么有這么多坑需要去填?如果這個坑你填不過的話,那么你只好退出這個市場。
新零售對傳統(tǒng)零售業(yè)做了哪些突破?成不成功?這需要實踐來檢驗。
第一,包裝食品是否具有競爭力?
全包裝食品銷售在發(fā)達國家是很普遍的,但是在中國的超市行業(yè)還不普及,除了精品超市以外,盒馬是第一個推出了全包裝食品的。當時的爭議很大,今天爭議依然很大,因為包裝食品一經(jīng)包裝,它的成本是大幅度增加的。
舉一個例子,這樣包一下,定重的損耗、包裝的損耗都會有,包括包裝的耗材大概會增加10幾點的成本。蔬菜一包裝,基本上價格就是翻一番,甚至還要多一點(如果蔬菜很便宜的話)。
這些包裝過的商品,消費者喜歡不喜歡?有沒有消費能力?
在核心城市,在對時間要求更高的年輕群體,他們是希望包裝食品更干凈、更方便的,他們愿意為這個包裝付出額外的成本。但是在很多社區(qū)、很多郊區(qū),其實對包裝食品還是受到一點的限制。
所以今天來看,是不是一定要用包裝食品,我們還在思考。
第二,大海鮮還性感嗎?
曾經(jīng)盒馬在開出第一家店的時候,我說我們很幸運,我們找到了一條跟其他超時大賣場的差異化之路,因為超市大賣場沒有人自己做活的海鮮。正因為盒馬學了臺灣上映水產(chǎn),我們把它的方式引到超市來。我們堅持住了,把大海鮮做下來。
事實上,消費者是喜新厭舊的,很多東西都是會吃厭掉的,吃膩掉的。所以今天的盒馬大海鮮,雖然還在賣,但是早已經(jīng)不是主力商品了。老百姓更需要的還是自己每天都可能要用到的活海鮮。比如說前段時間的梭子蟹、馬上要上市的小龍蝦,或者前一段時間做的大閘蟹等等。最終老百姓需要的還是已經(jīng)形成長期消費習慣的這些活的海鮮。
所以,如果你以為放幾個大海鮮就能帶來整個市場,這很難。因為市場是在變化的。盒馬也是在與時俱進的,雖然今天大海鮮還在賣,但是已經(jīng)不像過去幾年那么搶手了。今天如果還去做新零售賣大海鮮,基本上有效期一個月,一個月以后大家就會說這個東西沒什么好吃。
第三,創(chuàng)新是否足夠?
有無數(shù)人在學習盒馬的餐飲——餐飲跟超市聯(lián)動。餐飲成為了新零售的標配,我想大家一定是酸甜苦辣、各有各的收獲。
對于盒馬來講,餐飲這樣一個標配,它的價值怎么來體現(xiàn)?它的坪效是不是最科學?我們今天也在反思。
我們發(fā)現(xiàn)在市中心做餐飲很好,因為中午有大量的人群會來吃飯,但是你去了社區(qū),就會發(fā)現(xiàn)周一到周五,中午餐飲生意很少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在反思:在哪一類商圈的店我們要高配餐飲;在哪一類商圈的店,我們要低配餐飲。
對我們來講,精細化運營就需要去考慮這些東西,否則就會出現(xiàn)新零售的坑。
第四,線上的物流成本能不能覆蓋掉?
我想很多傳統(tǒng)零售業(yè)都做了線上銷售,有些超市在線上接入了無數(shù)的APP:到家APP、美團APP、餓了么APP……全部接進去以后,發(fā)現(xiàn)確實會有一些銷售,但是它的揀貨、打包、配送成本遠遠高于你獲得的毛利收入,所以好看不好用。
線上能不能成為零售業(yè)未來一條獲利之路?這對大部分零售業(yè)來說還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這里面的核心是什么?核心是每單的毛利收入能不能大于物流的成本?
每單的毛利收入是客單價跟毛利率所決定的。大賣場毛利率水平在18-20個點,客單價在50塊錢左右。如果希望線上做成功,你毛利判斷只是20個點,客單價要至少做到80-100塊,你才能真正實現(xiàn)盈利,要不然就是做到25個點的毛利率。25個點的毛利率還是大賣場嗎?絕對不是,那是精品超市。
如果你還是大賣場,并且你能做到25個點的毛利率,除非你線上和線下不同價。如果你是同價,你要做線上,那么大賣場就要脫胎換骨,要提升品質(zhì),提升毛利水平。
如果你還停留在大賣場這樣的經(jīng)營水平的話,你做線了上永遠不會賺錢,這是我們的感悟。
第五,盒馬鮮生是不是最佳的商業(yè)模式?
我們曾經(jīng)很自豪,把盒馬的模式拷貝到全國去,保證拷貝不走樣,所以北京盒馬、上海盒馬、成都盒馬,幾乎都一模一樣。
我們?nèi)ツ暌豢跉忾_了100多家店、進入了19個城市以后,我們發(fā)現(xiàn)盒馬上海、盒馬北京、盒馬成都如果是一樣的話,就要出大問題。
因為生鮮是高度區(qū)域化的產(chǎn)品,是跟當?shù)厝说南M習慣密切相關的。如果直接拷貝過去的話,基本上所謂新零售也就是火個三個月時間。因為人家沒見過新零售,“哎呀,盒馬來了”,所以開始的時候生意就特別好,好多人開車過來,就像北京第一家店連續(xù)三個月導致交通堵塞,排隊進入停車場要兩個小時。
但是如果到現(xiàn)在這個時間點,北京店生意做的好肯定是有其他原因的,你要去看他們是怎么做的。他們所關注的是,什么商品才是北京這個地區(qū)所需要的,然后把商品結構做了大調(diào)整,銷售就有了大幅度增長,每個月有20%+的增長。
所以,今天的新零售絕對不是一個版本,今天的盒馬鮮生也絕對不是一種商品結構就夠了,而是要因地制宜回到零售業(yè)的根本。有個最基本的理論叫定位理論,針對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商圈,要去做符合當?shù)叵M者收入水平、消費習慣的配置。
做了三年盒馬之后,我認為零售填坑之戰(zhàn),就是要回到零售業(yè)的本質(zhì)、回到定位理論、回到品類規(guī)劃、回到價格策略、回到精準營銷等等。這些理論不管是做電商也好,做線下也好,做新零售也好,都要走回的原點。
共3頁 [1] [2] [3] 下一頁
搜索更多: 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