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集團店面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東北以及其他地區(qū),其中北京仍為最重要的地區(qū)市場,然而隨著集團的擴展,來自北京餐廳收入的占比持續(xù)下降。記者注意到,呷哺呷哺在某些省市區(qū)至今未布局,例如四川、貴州、云南、浙江、廣東、廣西等,有明顯的地區(qū)傾斜性。
營銷專家路勝貞表示,在北京以外地區(qū),類似呷哺呷哺一人一鍋的模式,已經(jīng)被很多同行模仿,并且先入為主地站穩(wěn)了市場,所以在其它地區(qū)已經(jīng)不像北京地區(qū)是空白市場。在別的地區(qū)拓展只會打價格戰(zhàn),所以在外地拓展速度很慢。
半年報顯示,呷哺呷哺集團2018年上半年新開48間呷哺呷哺餐廳及7間湊湊餐廳,此外,由于商業(yè)原因,今年上半年共關(guān)閉6間呷哺呷哺,集團大部分餐廳收入及經(jīng)營利潤均來自呷哺呷哺餐廳。集團今年上半年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21.29億元,同比增長35.1%;稅前利潤為2.89億元,同比增長16.9%;公司擁有人應占期內(nèi)全面收入總額為2.09億元,同比增幅11.5%。
營收增速加快,相反,利潤增速卻背道而馳,這樣的趨勢其實早有跡可循。據(jù)年報顯示,呷哺呷哺2015年-2017年收入分別為24.25億元、27.58億元、36.64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0.11%、13.76%、32.84%;稅前利潤分別為3.23億元、4.73億元、5.4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73.68%、46.42%、14.72%;公司擁有人應占期內(nèi)全面收入總額增速已十分乏力,分別為2.63億元、3.68億元、4.2億元,同比增長86.53%、39.74%、14.17%。
PK海底撈還有差距
2016年6月,呷哺呷哺集團自創(chuàng)第二品牌——湊湊,不同于人均50元的呷哺呷哺,湊湊定位于中高檔休閑餐飲,并配以茶憩。
截止到今年6月31日,呷哺呷哺集團于江蘇、湖北、陜西及浙江三省以及三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及深圳)開設了28間湊湊餐廳,相應收入從去年同期的3280萬元增加至今年上半年的19590萬元,同比增幅497.3%,主要由于持續(xù)擴張所致。餐廳層面,經(jīng)營利潤由去年上半年的虧損1030萬元扭虧至2018年同期的盈利2280萬元。
海底撈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海底撈營收總額約為106.37億元,2015年-2017年復合年增長率為35.9%。截至2017年12月31日,海底撈全球網(wǎng)絡的店鋪數(shù)量升至273間。其中2017年全年新增98間餐廳。
《華夏時報》記者走訪深圳中心區(qū)域的湊湊以及海底撈,并分別從店面負責人處打探到,二者營業(yè)模式均為單一的直營,由總公司直接管理,不過呷哺呷哺未來還會多元化發(fā)展;海底撈人均消費約130元,湊湊則為120元左右,二者在價格方面相差不大。
頗為重要的翻臺率方面,湊湊周末能達到2-3,而海底撈平常為6點幾,周末會達到7以上。翻臺率高,意味著能在有限的空間和營業(yè)時間內(nèi),提高座位的流動率,營收也會成倍提升。多方面相比,湊湊都落后于海底撈。
“呷哺呷哺進軍高端店受到的競爭壓力非常大,對手也很強。如果要想突破,無論在品牌公關(guān)上還是在營銷特色上,一定要打出自己的特色,如果這個特色不能形成,呷哺呷哺可能會遇到投入很大,回報卻不成正比的窘境。”國際廣告公司陽獅的一位市場部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華夏時報記者 韓永先 邸凌月(見習)深圳報道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呷哺呷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