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中盛一點科技有限公司一樓辦公大廳。(高佳/圖)
“既不投資,又不理財,激勵的錢從哪里來?那不就是拆東墻補西墻,萬一墻拆完了又咋辦?”
一點公益:“龐氏騙局是永遠不可能循環(huán)的,但是我們可以形成一個閉環(huán)。按照我們的邏輯,消費者是可以拿回激勵的。”
“這是一種把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放大來維持承諾收益的行為,是用后期消費者投入的資金彌補前期消費者收益的行為,本質上是傳銷。”
一點公益:法律規(guī)定的傳銷組織層級是三級以上,“我們只有一層,而且這只是平臺推廣的一種形式。”
人家買東西是越便宜越好,張茅的選擇恰恰相反。他花了5380元,在“一點公益”平臺上購買了一部市價才4000多元的華為P9 Plus手機。
吸引張茅的,是不同尋常的“返利點”。一點公益宣稱,消費者在平臺入駐商家購買產(chǎn)品,除了收到產(chǎn)品之外,還可享受最高達消費額109%的返利。
然而,消費已過去快兩個月,張茅才拿到79塊錢,距離預期的返利總額相差5785.2元。他有點懊惱:“朋友不建議我弄,我愣是沒聽。”
2016年9月5日,張茅在“一點公益”貼吧發(fā)了一個帖子:“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平臺?”在網(wǎng)友的回復里,幾乎沒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還有評論讓他惶惶不安:這可能是個騙局。
多位學者和公益觀察人士認為,一點公益的經(jīng)營模式,難以擺脫龐氏騙局和傳銷的嫌疑,且非真心實意做公益。對此,南方周末展開了全面的調查。
“創(chuàng)新”與“共贏”
“我們不叫返利,叫激勵。”
“這里先糾正一個詞,我們不叫返利,叫激勵。”說這話時,陳加民語氣嚴肅。他是深圳前海中盛一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點科技”)董事長,也是一點公益平臺運營模式的設計者。
2016年3月8日,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以下簡稱“光華科技基金會”)發(fā)布通告,宣布與一點科技合作開展的“一點公益”項目正式設立。4月2日,一點公益技術平臺1.0版本正式上線試運營。 共5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搜索更多: 一點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