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wǎng)·新零售陣線 >> 零售業(yè)頻道 >> 正文
7-Eleven的慢與中國便利店的快

  日本7-11(即7-ELEVEn,下同)是便利店行業(yè)的標桿,網(wǎng)上的美譽和各種分析鋪天蓋地,但很少有人系統(tǒng)分析過中國的7-11發(fā)展狀態(tài),這種分裂已經(jīng)存在多年。如果講學習標桿的成本,學習身邊每天可以看見的7-11,總比去日本考察一趟劃算。

  原因在于,外界一直認為中國的7-11發(fā)展得不好,發(fā)展得太慢了。以至于便利圈有人也曾經(jīng)傲嬌的表示,“我們崇拜的是日本7-11 ,而不是中國的7-11。”這種認知的理由首先是規(guī)模。在幾個主要市場,中國的7-11確實沒有在規(guī)模上占到便宜。無論北京、上海,珠三角市場,還是西南的成都和重慶。

  根據(jù)億歐的統(tǒng)計數(shù)字,2018年8月7-11在北京地區(qū)共有店鋪251家,此時距7-11進入北京市場已有14年,而7-11在日本本土僅用7年時間店鋪就已突破千家。從開店數(shù)量上來看,7-11在中國確實發(fā)展相對緩慢,北京市場是中國總部大本營所在。與之相比,新銳品牌便利蜂一年就開出了100家;正陷入風波的全時便利店,用8年時間原本在北京市場擁有超過320家門店;已經(jīng)倒閉被物美接手的鄰家便利店,清算時有168家店鋪。

  你可能明白我的意思。雖然開店緩慢,但是北京7-11還活著,實際上活得挺好,比很多同行要好。

  由于北京王府井百貨2005年入股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中國7-11)北京公司25%股份,所以外界可以從王府井的財報中一窺北京7-11的經(jīng)營狀況。令人驚訝的是,媒體關于這一點最近的報道截至2014年,彼時北京7-11給王府井百貨帶來還不是盈利。但是從2015年開始,7-11開始盈利,且近年出現(xiàn)了翻倍的增長,但是媒體卻選擇性失憶了。

  筆者查閱了王府井百貨近五年的財報,發(fā)現(xiàn)2015、2016兩年7-11的凈利潤還是百萬級(分別是425萬元和207萬元)。2017年,其凈利潤達到3720萬元,同時王府井完成了對中國7-11北京公司的增資。

  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在北京便利店(注意不是全國)哀鴻遍野的2018年,北京地區(qū)的7-11活得還挺滋潤。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們知道日本企業(yè)無論在哪個行業(yè),都有一些共同特點:認真、嚴謹、謙虛,非常善于學習。這些看似抽象的價值理念,不僅過去是中日便利店的差距所在,也是今天的生死分界線。

  比如,我們認為中國的7-11開店太慢了。而包括7-11在內(nèi)的日系便利店普遍認為,本土便利店,太過瘋狂。不妨就從這件事說起。

  謙虛的老虎,還是老虎

  在北京東直門的簋街,有一家7-11,兩層小樓的結構,一層是門店,二層是辦公室。這里就是北京7-11的總店。很多便利店圈的人來北京都一定要慕名來參觀下,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不僅因為它是總店,還因為這家小店曾經(jīng)創(chuàng)下過一個令同行瞠目結舌的行業(yè)紀錄,單店日銷6萬元。

  去年筆者到中國7-11總部采訪,參觀門店時曾經(jīng)問起這件事。陪同人員說:“那是促銷的結果,這家店的正常銷售額在3萬多。”后來補充說道,“這個記錄后來已經(jīng)被打破了,只是我們沒有對外說。”筆者了解到,這個記錄后來在天津被打破,沖上了7萬元。

  根據(jù)中國連鎖經(jīng)營協(xié)會的便利店報告,中國本土便利店的單店日均銷售額是4936元。

  我們覺得很驚訝的事情,對方覺得沒什么了不起。而且在巡店過程中,對方會很直白地告訴我們,這個賣得挺好,那個其實賣不動,很頭疼……當時的第一感覺是,日本公司好謙虛啊。

  后來見到內(nèi)田慎治,他是日本7-11集團執(zhí)行董事,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jīng)理。關于開店速度的問題,他的反駁廣為流傳:“北京的7-11平均日銷售額是2.4萬元,這樣的日銷售額是其他便利店品牌的3倍左右。所以我們在北京的250多家店鋪,按照這個銷售額換算相當于其他便利店品牌的750家店鋪。”言下之意,我開一家店頂你們國內(nèi)三家店,談論開店速度有什么意義。

  作為行業(yè)龍頭的中國掌舵者,內(nèi)田慎治先生彬彬有禮的態(tài)度背后,仍舊是骨子里的自信。

  你可以說日本公司保守,但是在整個7-11的體系內(nèi),即使不是同一家經(jīng)營主體,理念卻高度一致。倒退十年回到2009年,中國臺灣統(tǒng)一集團拿到品牌授權將7-11開進上海,彼時上海已是便利店紅海,是大陸地區(qū)便利店分布最密集的城市。而統(tǒng)一入滬第一仗開出的門店數(shù),只有4家。在很多人看來,這就像往大海里撒了一把鹽,有什么意義。

  意義在于,門店賺錢比擴張速度更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理念在日系便利店里面,是一個共識。全家便利店在上海有上千家門店,但是面對形勢更為復雜的北京市場,2018年5月之前只有30多家門店,但是,北京全家的成熟門店,全部盈利。

  在北京市場瘋狂擴張的時期,北京全家曾經(jīng)有一個鋪子談了很久,結果本土對手加租金20%搶鋪子,總部直接告訴底下人,不用談了,讓給他們。全家的人后來私下說,這種瘋狂的生意,誰愿意做誰做,反正全家不做。

  很遺憾,這種不要命的生意,確實要了一些品牌的命。因為北京市場確實是便利店的險地。這里成本高,管制多,城市結構復雜,經(jīng)營難度很大。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便利店這個業(yè)態(tài)沒有盈利和自我造血能力。

  很多同行用日系便利店在北京市場的謹慎,來證明日系便利店不過爾爾,未免輕敵。來看發(fā)生在南京的事情。

  2017年8月羅森進入南京開出5家門店,市民排隊購買商品,很多貨架被搶購一空。清點一算時發(fā)現(xiàn),一間130平米單店日銷達到了11.8萬元,很了不起吧。要知道,南京不是空白市場,有蘇果集團的蘇果便利店坐鎮(zhèn)多年,蘇果背后是華潤零售,中國本土排名第一的零售巨無霸集團。

  一年后的5月30日,江蘇首家金鷹7-11門店在南京珠江路金鷹購物中心開業(yè)。根據(jù)金鷹公布的數(shù)據(jù):截至當晚21:00,金鷹7-11單店業(yè)績突破35萬元,這也刷新了7-11中國大陸地區(qū)便利店的紀錄。

  你可以說,這一切都是促銷的結果,但這不過是日系便利店偶爾秀秀肌肉的結果。而且日系便利店也說了,我們不看最好成績,還是看平均成績。就像學生考試,偶爾考一次高分,那是蒙的。全家便利店把這稱為“永續(xù)經(jīng)營”的理念。聽起來很虛,但是真到需要撩顧客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真的比你會撩,而且很多倍。

  即便這樣,中國的便利店同行經(jīng)常會聽到7-11的高管參觀本土品牌后說,你們做得很好,很像中國7-11。

  這是對方的禮貌與客氣,當真你就完了。舉個偏門的例子,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乳業(yè)雙雄蒙牛和伊利的大本營,有個安達便利店,也曾經(jīng)被內(nèi)田慎治夸獎,“安達敢于賣高客單價的低溫短保商品,是我看到過的中國最像便利店的一個便利店。”可是安達老板自己知道差距,他對媒體說,短保商品太難做了,目前安達只能努力嘗試做3~5天的短保商品,常規(guī)商品保質(zhì)期是7天。

  而像7-11等日系便利店經(jīng)營的部分短保商品,只有24小時。細節(jié)處見功力。所以,再謙虛的老虎,也是老虎。

  學徒之殤

  公允的說,把北京部分品牌便利店失敗的板子,打到門店層面的掌舵人身上,是不公平的。因為這里有不少人,本來就是7-11的學徒,是中國7-11北京公司培養(yǎng)出來的,聽到他們落寞的消息,我想內(nèi)田慎治先生也未必會高興。

  這里應該有一長串名單,目前關注度較高的高管包括:北京便利蜂王紫,全時便利店楊波,以及鄰家便利店王磊,都是總經(jīng)理級別。

  過去采訪王磊時,有個細節(jié)印象最深。王磊大學畢業(yè)后進入北京7-11,從一線干上來,后離職隨團隊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立鄰家便利店。便利店晚上是兩個人看店,最怕的是搭班的同事請假。有一次在7-11王磊趕上了。那一個晚上,王磊一個人搬了40多箱整箱的水和飲料,第二天腰完全廢了。我們作為聽者唏噓不已,心想,這是一個多么苦逼的行業(yè)。

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7-Eleven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話】儒學之流變❤❤❤
易經(jīng) | 艮卦究竟在講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謬
大風水,小風水,風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師太重要了❤❤❤
如何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易學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著成功的人,學習成功之道。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jīng),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