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快餐化
2005年,肯德基爆發(fā)蘇丹紅事件,這是自1987年進入中國市場的肯德基第一次面臨食品安全事件。此后包括肯德基、麥當勞在內(nèi)的快餐為食品安全事件所付出的成本越來越高。
而在肯德基遭遇了問題后,百勝一股腦地寄托在必勝客這種不論是消費感覺,還是價位都還是主力消費的年輕人群身上。
從某種程度上說,必勝客承擔了百勝形象升級的功能。你會發(fā)現(xiàn)后來的必勝客進入了一個兩難的位置——在“為肯德基補窟窿”和“做年輕人喜歡的體面西餐”之間拉扯。
必勝客慢慢背離了那個有情調(diào)有品位的西餐場所,而變得越來越快餐化。必勝客對店門口排隊的盛況和這背后代表的高翻臺率有一種執(zhí)念。變身“全時段”餐廳就是提高翻臺率的一種手段,現(xiàn)在一些重點地段的必勝客營業(yè)時間延長到了18個小時。它希望你快點吃完,快點離開。
這注重的是短時間內(nèi)營業(yè)額的快速提升,而不是用餐體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必勝客的外賣事業(yè)——必勝宅急送。它更方便、更快、也不需要和用戶接觸——之前這些都是快餐的打法。
但必勝客忘了那個最重要的問題:年輕人消費必勝客的不可替代性是披薩嗎?如果你在微博里搜索“必勝宅急送”,你會發(fā)現(xiàn)不少吐槽菜品的內(nèi)容。曾經(jīng),年輕人議論的焦點可不是必勝客的口味。而是那些標簽——洋氣、年輕、好玩、高端。
必勝客在選址上也越來越往快餐靠攏,也就是往人流量大的地方走。在那些大型地標式的購物中心(如上海徐家匯或北京西單)開了2~3家后逐漸飽和之后,為了保持增長速度,必勝客開始在一些次級商場或者大超市開店,比如開在樂購和物美這樣的超市為中心的廣場。甚至開到了景點、公園和家庭數(shù)量比較多的社區(qū)附近,比如說北京的前門、天壇的必勝客都是近年新開的。
總之,不再是年輕人最集中的或者高檔場所。替代它位置的可能是星巴克、Wagas等。即便在披薩這個分類里,消費者也有了更多五花八門的選擇——主打手工揉餅的米斯特披薩、來自英國更加精致的Pizza Express(馬上諾)、走美式鄉(xiāng)村風賣巨型大盤的站點披薩和以榴蓮披薩著稱的樂凱撒。
每一個時代的年輕人都不一樣,就像70后、80后、90后會被貼上不同的標簽。但任何時代的年輕人都會被新鮮事物所吸引,追捧的是那些能夠“代表我”的品牌。必勝客曾經(jīng)是其中之一,當年的年輕人在那里聊天、過生日、約會,F(xiàn)在年輕人依然需要面對面的交流,也需要拍下照片,需要發(fā)到朋友圈。
有誰會知道,十年后的市場,手機和Wi-Fi在餐飲場合會變得如此重要。而消費者對手機和Wi-Fi的依賴與必勝客“快餐化”是一對天然的矛盾。
而必勝客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快餐符號,無法向年輕人提供新鮮、獨特和高檔消費水平的氛圍了。年輕人的消費群體對它已經(jīng)失去了主動探索的好奇心和選擇的偏好,必勝客成了一個“隨便吃吃”的去處,或是因為位置便利,或是因為趕時間時恰好看到。(來源《中國連鎖》雜志 作者:董芷菲 李會娜) 共2頁 上一頁 [1] [2] 是必勝客不努力 還是我們變了? 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市首家必勝客歡樂餐廳開業(yè) 百勝12月中國同店銷售增長1% 必勝客降11% 必勝客上海開出首家個性體驗餐廳 必勝客玩了半輩子標準化 為何開始玩“花”了? 搜索更多: 必勝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