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商網商報  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 >> 商報 >> 商企動態(tài) >> 零售商動態(tài) >> 正文

  紅商網訊:每年花在購買版權或抄襲版權方面的罰款達到幾千萬歐元、設計師淪為普通裁縫、消費者過度盲目消費……在快時尚的狂轟亂炸下,全球時尚產業(yè)正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慢侵害”狀態(tài)。

  快時尚品牌每年罰單達幾千萬歐元

  快時尚以“快、狠、準”為主要特征迅速興起,帶動全球的時尚潮流。快時尚服飾始終追隨當季潮流,新品到店的速度奇快,櫥窗陳列的變換頻率更是一周兩次,與速食年代“求速”的特點如出一轍。ZARA、H&M是“快時尚”的始作俑者。所謂“快時尚”,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含義,即上貨時間快、平價和緊跟時尚潮流。 高速度、高頻率更新的快時尚,永遠追隨潮流的特點,讓追求時髦的人趨之若鶩,扎堆采購。

  當ZARA、H&M、C&A這些國外服裝零售業(yè)的一線品牌進駐中國后,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白領們趨之若鶩,生怕錯過任何一場好戲,就連對時尚不太關注的普通消費者也摩拳擦掌,瘋狂地涌向這些大牌賣場。來自西班牙的ZARA,已經在全球擁有超過850家的店鋪,全球營業(yè)額超過46億歐元,其利潤率比美國第一連鎖品牌Gap還要出色。而H&M雖然沒有自己的工廠,但憑借一流的品牌、二流的產品、三流的價格牢牢占領市場。

  抄襲一線大牌的設計已經成為快時尚為人所詬病的最大問題。為了保證產品的持續(xù)熱銷,快時尚往往遵循的是緊跟潮流而不是創(chuàng)造潮流的原則。原創(chuàng)設計并不是快時尚的賣點,因此,抄襲其他時尚品牌的設計已經成為快時尚品牌的“潛規(guī)則”之一。據(jù)資料顯示,在歐洲,ZARA每年要向那些頂級品牌支付幾千萬歐元的罰款——因為他們大部分的款式都是抄來的。而美國本土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也成為被指控的焦點。廉價的“山寨”服裝使消費者受益,卻侵犯了其他品牌的知識產權,而缺乏獨特的原創(chuàng)設計也將成為制約快時尚品牌發(fā)展的最大障礙。有業(yè)內人士談到抄襲話題時說:“ZARA和H&M等品牌都是以抄襲起家的。他們滿世界抄,為何大家不指責他們?因為他們規(guī)模比較大,也有自己的市場。即使被開出幾個億的罰單,對于他們巨大的利潤額來說,也不過是九牛一毛。”

  設計師淪為

  制衣“裁縫”

  “在快時尚的大背景下,求快、求新成為了服裝企業(yè)的第一目標。”設計師鄒繼成說:“中國真正以自己思維設計的設計師有幾個?即使是ZARA又有幾個真正的設計師?大部分還是在抄版、買版,從大牌設計元素中變相抄襲。先判斷市場是否可以接受,對于已經被市場接受的,再稍作修改就成了自己的作品?鞎r尚沒有讓設計師的地位提高,很多快時尚品牌設計師的月薪只有5000-6000元。”

  幾年前,一間工廠完成一張4種款式、4萬件服裝的訂單需要20周,F(xiàn)在,工廠會以每天500件衣服的效率在頭5個星期完成2萬件;服裝上市后,先由街拍偶像試水,如果消費者反響強烈,立馬加趕余下的2萬件。Topshop把生產周期壓縮到6周的同時,H&M不甘示弱地透露,它們的商品從設計到上市僅僅需要3周時間。而ZARA才是終極革命者。當ZARA在倫敦攝政街開設第一間門店時,消費者頗有微詞。一是ZARA的商品價格偏高;二是如果看中一件衣服就必須立即下手,因為當你第二次折返店中,那件衣服很有可能已不見了蹤影。

  過于追求速度的快時尚讓設計師也很有壓力。他們必須保持著極高的警惕性和迅速的反應能力,總是在崩潰邊緣搞研發(fā),導致其沒有思考。“真正的大牌靠的是品質取勝,一件衣服可能設計好幾年,奢侈品牌愛馬仕的一條絲巾制作就長達18個月。”有業(yè)內人士說:“真正的設計師大多成立自己的設計師工作室,針對一部分高端消費者,而不是靠走量來實現(xiàn)價值。”

  消費者患上

  “瘋狂購買癥”

  “從前,與別人穿得一樣是時尚。中國人從民工到領導一人一件西服,從保姆到明星一人一個LV包。如今,個性化需求成為大眾的時尚目標,也就是所謂的快時尚。”品牌專家李光斗表示。鄒繼成認為,這與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有關。時尚社會的嬗變導致消費者追求特立獨行的個性和永不落伍的品位。H&M、優(yōu)衣庫、ZARA等快時尚潮流品牌的洶涌來襲讓人們改變了消費方式。以前按季節(jié)換衣的習慣,轉為按星期換衣,甚至沒怎么穿的衣服洗洗就扔了。衣服從耐用消費品變成快速消費品,快時尚就這樣變成時尚業(yè)的行業(yè)標準。服裝的款式越來越多,新陳代謝越來越快。

  鄒繼成表示,過度消費造成消費的盲目性。過度消費能源很可怕。以前是縫縫補補又三年,現(xiàn)在是3月買的,12月就扔了。在過去的15年里,我們不僅過度消費,連口味也越來越雷同。與上一個10年相比,這個10年的衣櫥里少了許多正裝與套裝,取而代之的是“滿坑滿谷”的家居、休閑服。

  消費者逐漸喪失了主導權。長期以來,人們把質量和品牌視為最重要的因素,而現(xiàn)在,這種習慣正在慢慢被人拋棄。取而代之的是,被新商品吸引,因新的時裝季到來而歡呼雀躍。據(jù)透露,快時尚品牌ZARA的每個款式產量都很小,200名設計師每年要設計4萬個款式,其中有1.2萬款會付諸生產。消費者一旦猶豫,就很有可能喪失購買的機會。ZARA的模式是人為制造“限量”。這種機制吊起了消費者的胃口。

  同時,要走低價時尚路線,首先被犧牲掉的就是產品質量。面料差、做工粗糙成為這些品牌產品無法避免的尷尬。有消費者稱,這些衣服遠看設計感十足,但面料手感極差,而且線跡粗糙、線頭多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消費者的服裝需求量上升了4倍。有專家斷言,快時尚帶來的負面危害,可能10年以后才會顯現(xiàn)。在為平價時尚和奢侈品“民主化”狂歡的同時,我們失去了什么?

 相關閱讀
·“快時尚”服裝品牌風靡 低價模式壓榨工人 2011年05月22日
·快時尚加速開大店:1000平米以下不考慮 2011年05月18日
·“快時尚”在杭州業(yè)績不俗 單店銷售過億 2011年05月10日
·“快時尚”定位致ZARA屢陷“質量門” 2011年04月25日
搜索更多: 快時尚

來源:北京商報  劉妮麗 責編:寄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