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泡沫避無可避
你會發(fā)現,這一賽道也逃不過以往風口由盛及衰的發(fā)展規(guī)律。
燒錢,最后燒掉了自己的案例比比皆是。資金鏈斷裂、裁員、關門大吉....最后一地雞毛,一些光顧著和頭部競爭的公司顯然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消耗自己的未來。
毫無疑問,光靠燒錢換增長空間終究是飲鴆止渴,畢竟生鮮電商的主要模式并不允許它們這么做。
我們都知道前置倉模式屬于重資產運營,為了便民,大家都想離消費者更近,這樣產品才能更快地送到他們手上。
這也意味著,通常成本高昂,尤其是自營之下,雖然對供應鏈的把控力較強,但投入也水漲船高,更別說要精細化運營了,獲客與服務成本只會越來越高。
生鮮又是一個特別的品類,雖然高頻購入會帶來可觀的毛利,但是由于具備保質期短,損耗率高,倉儲運輸等特點,履約成本過高,也將吞噬其生存空間,翻車的例子屢見不鮮。
競爭進一步激化,在場的玩家都是鉚著一股勁向前沖,生怕分分鐘就被拋在排名之外,亂象也由此滋生,幾番鏖戰(zhàn)后,監(jiān)管出手來降溫,賽道確實該冷卻一下了。
做的是關乎民生的菜籃子生意,自然要謹慎對待。
于是,我們看到二級市場對其的態(tài)度趨于理性,曾經風光無兩的入局者們紛紛低調,試圖慢下來,聚焦深耕,如何繼續(xù)講好這個故事,如何讓市場對這個故事更有確信感,還是在于做好手里的事,以及開辟新的增量。
3
預制菜是新戰(zhàn)場?
爭奪客流量依舊是生鮮電商們的主戰(zhàn)場,不過更多會通過渠道布局以及強化供應鏈去實現。
就拿樸樸超市來說,加強用戶黏性,需要在產品的豐富度和服務的差異化上做文章,主營業(yè)務還處于有競爭性的摸索之中。
除此之外,開拓新的業(yè)務疆土也是值得嘗試的一步,目前無論是社區(qū)團購還是生鮮電商,都瞄準了預制菜這個新興的“流量密碼”。
疫情催化了“懶人經濟”,其中,預制菜作為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菜,便利了人們的日常用餐。
一般來說,相關廠商會通過中央廚房提前把菜加工好,然后將菜品冷凍或者真空包裝保存起來,向B端餐飲門店或者是C端渠道進行售賣。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guī)模約2445億元,B端市場為1956億元,C端市場489億,預計2021年其市場規(guī)模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18.1%。
而目前市面上的預制菜主要還是面向B端,這也代表著C端擁有一片亟待開發(fā)的藍海。
事實上,以生鮮電商為首的新零售模式下適合去面向C端用戶做預制菜,在一定程度上所形成的標準化,利于其“減負”,即減輕履約成本的壓力。
這是個好方向,生鮮電商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不過整體方向上還在試探中,能否帶來可觀盈利未可知。
畢竟預制菜的痛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中國人一直注重飲食的鮮度,相對來說,工業(yè)化出品的預制菜未必迎合到它們的用餐審美,飲食習慣的轉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4
結語
由于具備大眾生活剛需的屬性,市場的潛力加上低調的融資,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證明了生鮮電商賽道的含金量不小。
經過了不節(jié)制的跑馬圈地,幾番降溫后,不受體內躁動的互聯網基因驅使,如今的生鮮電商們顯然變得“人間清醒”了許多。
一味沖動的搶占份額并不可取,畢竟一旦消耗完了資本,倒下去就未必站得起來了。關鍵的突破口還是在精細化運營上,拓展消費場景是一環(huán),現在的它們需要提高復購率,以形成持續(xù)的自我造血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一個大浪打來后被拍到岸邊上。
來源:格隆匯新股 文/董旺仔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樸樸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