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進中國最初水土不服
張賀說,中國超市的發(fā)展,“家樂福”功不可沒。“1995年北京開業(yè)了第一家家樂福超市,北京的其他各大超市,或多或少地都采用了一些家樂福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比如說大超市里洗護用品銷量很大,但都與零食等大銷量食品劃歸同一個部門管理,便是來自家樂福的經驗。通過物品擺放、介紹來引導顧客購買高利潤商品。”
超市模式一開始也未必完全適合中國。家樂福曾經標志性的“服務員滑旱冰”做法,多年以前被叫停了,因為它可能導致一些安全隱患。“在國外,位于市郊的倉儲式大賣場是非常流行的,很多市民會周末開車去購物。這一理念超市行業(yè)曾經效仿過,并不完全成功,因為北京人尤其是老人更習慣于每天購物去買新鮮的食品。”
十多年前北京的一些大超市中,可以見到蔬菜水果柜臺上,設有專門的水霧噴頭;“現在我注意到,已經很少有超市還在這個問題上如此較這么做勁了,因為要控制成本。”
711到來之前的翔達
翔達已經退休超市虎坊橋店的的老劉如今已經退休。翔達超市隸屬于翔達集團,即改革后的宣武區(qū)飲食服務公司。1995年,第一家翔達超市在白廣路開業(yè),最多時擁有四家中型超市。“引人注目的是,他們率先在本市推出7·11與國際接軌的營業(yè)作息制,即清晨七點至晚上11點連續(xù)營業(yè)。”1996年6月26日的北京晚報上報道稱這樣記載。
而在老劉心里,當初的“711戰(zhàn)略”挺成功,“傳統(tǒng)商店關門后的傍晚營業(yè)額,占到我們總營業(yè)額的兩三成甚至更多。”老劉透露,店里的經理曾經專程去日本學習過。
翔達超市白廣路店開業(yè)之初很是熱鬧,效益相當不錯。很快,南城開業(yè)了越來越多的大超市,翔達感受到了沖擊,與那些大超市相比,價格劣勢越來越明顯。“因為大超市進貨量大,可以從廠家拿到更低的價格。”在原宣武區(qū)存在了8年的翔達超市2004年全部關張。
“我們輝煌過。”老劉嘆口氣。
這一年,在北京城另一角的東直門,第一家7-eleven超市正式開業(yè)了。
自助式服務應是未來主流
北新橋大華商場的超市開業(yè)于1984年,是京城最早的超市之一。“商場二樓是開架自選,一樓還是傳統(tǒng)柜臺式的商場。我去過很多次,一樓永遠比二樓人多。”北京晚報資深記者王炳輝回憶說,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人們的消費習慣仍沒有改變,此外失竊現象嚴重,超市不得不加派人手嚴加盯防。
1996年,北京晚報曾做過一次討論,“無人售貨可行嗎?”一些市民認為,無人超市肯定無法存在。據報道,京城一家知名超市兩個月內被盜物品價值67萬元;一家賓館開辦自助餐一年,800個盤子只剩下了60個。
如今,很多自助式服務逐漸被全社會接受,隨處可見的自助餐、公交車主動投幣、自助快遞柜、ATM等,可以說超市的變革是社會變革的引領者之一。
張賀則感慨,“現在越來越多的東西都可以網購,我們逐漸習慣了逛網店,連一些老字號都在網上賣東西;但現在,最大的網絡商城卻借助科技的力量開起了實體店。不等上幾年,咱誰也看不清市場的走向。”(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碩)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自助式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