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業(yè)集體遭遇滑鐵盧
“本土化”進程頻受挑戰(zhàn)下,外資百貨與內資百貨還在共同經歷中國百貨業(yè)發(fā)展的“冰點期”。去年,中國百貨商業(yè)協(xié)會旗下130家會員單位銷售總額為6437.68億元,同比增長11.55%,主營利潤為227.36億元,同比微增2.29%。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連鎖百強企業(yè)新開店速度為8%,達到十年來最低水平,而2006-2009年該項數(shù)據(jù)分別為26%、17%、24%和19%。
今年,本土上市百貨普降營收預期。去年僅新增一家門店的百貨龍頭王府井預計今年營業(yè)收入增長5%,首商股份將目標增幅鎖定在6.36%。長春百貨預計今年營業(yè)收入為3.8億元,而去年達到了4.06億元。杭州解百預計今年增幅與去年持平,但利潤將有8%的下滑;廣百股份主營業(yè)務收入預計增幅為2.47%。
在本土百貨市場信心不足的情況下,外資百貨更難在低迷中穩(wěn)住中國市場。去年,擁有連鎖門店最多的外資品牌百盛遞交了上市九年來的最差業(yè)績,百盛銷售額微增4.3%至174.81億元,凈利暴跌58.4%至3.54億元。今年,高齡創(chuàng)始人鐘延森復出滿一年,但百盛業(yè)績仍未走出陰霾。一季度,百盛銷售額為47.5億元,同比下降1.9%,凈利為1.5億元,同比下滑34.3%。除改造、翻新以及停業(yè)門店,百盛同店銷售下降8%。
西單商場總經理徐民表示,根深蒂固的自營讓外資百貨深諳零售之道,但中國是截然不同的市場,習慣聯(lián)營的百貨經營者把“話語權”讓給了品牌商。在主攻的大眾市場面前,引入熟知品牌將面臨同質化競爭,外資百貨優(yōu)勢更加不再。王文芳表示,外資百貨實際還在依賴國內百貨的品牌基礎,一般為20%自營與80%聯(lián)營的混合經營模式。喪失品牌豐富度的外資百貨剩下的多半是品牌軀殼與服務。
嘗試放權與“授權”
外資百貨的中國之路不會平坦,但破繭成蝶注定痛苦,完成蛻變后的外資百貨也許會得到先機。不過,得先機者的先決條件是最懂和最熟悉中國市場與消費者。
今年,日本伊藤洋華堂首度任用中國籍董事金曉蘇為成都伊藤洋華堂總經理,并將成都區(qū)高管“輸血”北京尋求蛻變,這在零售日企在華歷史上并不多見。再度躋身世界500強榜首的沃爾瑪在任命中國區(qū)CEO時選擇了在中國市場從業(yè)時間最長的柯俊賢。據(jù)了解,在任命前的兩年多時間里,柯俊賢一直隱藏幕后,負責營運、采購、物流、市場、信息系統(tǒng)和資產保護等部門?驴≠t曾表示,自己75%-85%的時間是和中國同事一起工作。
英國投資貿易總署零售行業(yè)中國區(qū)主管馬龍也曾表示,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是國際零售商進軍中國市場的捷徑。孤軍進入中國,外資零售商需要花很長時間了解市場,尋找經營策略與方向。
在市場擴張中,外資百貨在中國選址時間往往要3-5年,這一時期會給同行乘虛而入的機會。曾經由于決策緩慢、策略保守等原因限制中國市場發(fā)展,一批外資百貨先烈最終走上了大幅收縮門店的被動之路。為了避免少走彎路與重蹈覆轍,集權制的外資百貨需要嘗試放權和借助合作伙伴,適應了解中國消費者與市場。(北京商報) 共2頁 上一頁 [1] [2] 零售低迷下 外資百貨COSCIA逆勢落子深圳 解讀失。和赓Y百貨第一店百盛的“中國劫” 外資百貨關店此起彼伏 請先把客流吸引來再說 外資百貨集體亮紅燈 關店此起彼伏 外資百貨競逐中國境遇不同 梅西電商計劃擱置 搜索更多: 外資百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