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與泄洪
對于Zara來說,消費者“開源”是必行之路。
一方面,要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消費者以補充成熟市場消費者升級帶來的空缺,比如開拓印度、越南等新興市場(新興代工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調低0.2個百分點至3.3%,歐元區(qū)下降0.3%,美國增長1.9%,而新興發(fā)展中國家增長5.3%。目前新興發(fā)展中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已超過50%,對全球投資總量的貢獻超過40%,對全球投資增長的貢獻超過70%。
另一方面,在提高渠道與供應鏈協(xié)同能力的前提下,將渠道觸角伸向低線城市。多次經濟危機證明了這樣一個規(guī)律:越是封閉和自給自足的市場受經濟波動的影響越小。但是隨著互聯網快速發(fā)展,低線市場上的消費人群卻有著旺盛的品牌消費需求。
在開源的同時,Zara還要建立常規(guī)的“泄洪”通道。
在國外Zara主要通過Inditex集團開設的Lefties折扣店清理庫存,在西班牙、墨西哥、法國巴黎和波爾圖等地都開設了折扣店,但中國內地還沒有開設。
不同于一般的店家把庫存放到自己的Outlet中賣,Zara將庫存放到Lefties中出售。Lefties的第一家店于1995年開在西班牙,Inditex集團以Outlet的形式在Lefties出售Zara的庫存和一些賣得不太好的產品。與Zara相比,Lefties更有西班牙風格,Logo是紅底,
印著白色字符。
繼在葡萄牙和墨西哥之后,由于在地理和文化上的相近,Lefties入駐法國也很順利。Lefties在法國的兩家店一家在巴黎,另一家在波爾圖。
此前,Zara在中國市場產生的存貨一般都運回西班牙進行統(tǒng)一處理,這不僅增加了運輸成本,也使庫存貨品的價值隨時間延長變得更低。因此,就近建立常規(guī)的庫存處理通道可以使Zara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夾擊的痛苦
除了少量著意控制產量以維持定位的高端奢侈品牌之外,全球化帶來的規(guī)模效應使產能過剩成為必然出現的問題。產能過剩加上消費不振,庫存魅影時不時籠罩市場是必然中的必然。
對于Zara這樣的品牌來說,因其定價稍高(相對于國內快時尚品牌)尚有低價促銷以挽回成本獲得一定利潤的可能。而對于本土以低價為戰(zhàn)略進行市場圈地的服裝企業(yè)來說,利潤空間原本微薄,促銷所得能抵消各種成本已是不錯。
在庫存的壓力下,國內不少品牌聲稱要走快時尚路線,比如奧康、德爾惠、美特斯邦威等,但觀察其動向,大多是“雷聲大雨點小”,或是淪為噱頭。
快時尚,顧名思義,“快”要求其建立靈敏的市場需求預測及高速反應的供應鏈體系,這些都離不開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調研等投入,“時尚”則要求其有前沿的時尚嗅覺,要擁有大量優(yōu)秀的設計師以及秀場經驗。目前,國內聲稱要做快時尚的品牌,很難踏踏實實做到這兩點。
不僅如此,大多數國內服裝企業(yè)沒有專業(yè)的市場調研人員,信息提供者主要是一線營業(yè)人員,通過終端IT系統(tǒng)建設固然可以獲取一部分市場數據,但是對于市場趨勢、時尚風向走勢等進行分析,國內服裝品牌普遍能力不強。
一般情況下,國內服裝品牌習慣了通過年終大促、店慶、大減價、Outlet以及二三線城市集中消化等方式,消化因市場預測失誤以及盲目生產帶來的大量庫存。但是在國外品牌也降價促銷的情況下,國內品牌的市場空間越來越。阂环矫媸窍M者需求升級,另一方面則是國內服裝品牌與生俱來的癥結所在—依靠低質低價搶市場的策略將漸漸失靈。
不出意外的話,類似Zara這樣的國外品牌“泄洪”帶來的壓力,對于國內服裝品牌來說,恐怕只是一個開始。 (來源:新營銷 作者 池軍)
共2頁 上一頁 [1] [2] 快時尚之弊 資源消耗“原罪”如何回避? 宜家:“快時尚”家具造成質量不高 資源浪費 關店四成 快時尚MANGO入華遭遇“十年之癢” 快時尚改變營銷策略 涉足體育用品領域 同是快時尚 為何H&M的網售布局比Zara遲很多? 搜索更多: 快時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