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追逐這個熱門領域,蘑菇街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首先是營收乏力,公司在2018年3月31日到9月30日的6個月中,其收入也僅增長1.9%至人民幣4.895億元,F金流也出現了大規(guī)模的流失。2017財年初,蘑菇街現金及等價物為人民幣23.5億元,到2018年9月30日,這一規(guī)模大幅縮小至人民幣8.9億元。
當然,背靠騰訊為蘑菇街帶來了不少的好處。今年5月,蘑菇街與騰訊達成了合作協(xié)議,獲得了微信支付和QQ錢包的入口通道,微信小程序對蘑菇街GMV的貢獻也越來越大。
但這個引流能力可能也到了瓶頸期。招股書顯示,在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個月中,蘑菇街的平均移動MAU同比僅增長了0.97%至6260萬;活躍買家也僅增長3.5%至3280萬。
今年以來,包括互聯網服務巨頭美團點評 (03690.HK)和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集團(01810.HK)在香港上市之后都跌破了發(fā)行價。蘑菇街在業(yè)績并不靚麗的情況下,股價破發(fā)的風險也很大。
騰訊入局帶來流量加持 蘑菇街缺乏與之匹配的優(yōu)質內容
據新華日報財經客戶端報道,蘑菇街與騰訊為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擁有微信支付、QQ錢包專屬入口通道,能在廣告營銷、流量資源等多方面獲得騰訊的支持。
2018年1月,京東曾與蘑菇街、美麗說母公司美麗聯合集團共同宣布將成立一家全新的合資公司,專注于運營微信社交電商,并由蘑菇街創(chuàng)始人陳琪將出任合資公司董事長。京東借此進入時尚零售,騰訊則借此壯大自己的社交電商板塊。
蘑菇街曾在媒體報道中表示,不再希望被當作一個注重變現的電商平臺,而是希望成為一個通過內容吸引用戶的“互聯網時尚平臺”。不難看出,蘑菇街目前希望對標的應該是類似小紅書這樣主打內容分享的社區(qū)平臺。
但是,與蘑菇街的發(fā)展路徑相反,小紅書在前期采用相對弱化電商屬性的打法,從而吸引了一批內容屬性較強的用戶,此后進一步開展電商業(yè)務更像是順水推舟。2018年3月,小紅書用戶已經突破7000萬,但蘑菇街用戶增長緩慢。
蘑菇街在2011年上線最初的定位是依托于淘寶流量的“導購平臺”,此后又經歷了多次轉型,借“網紅經濟”的勢頭推出網紅搭配、網紅直播等內容,勉強回歸社交電商平臺之列,但在本質上還是缺乏常駐型的優(yōu)質內容創(chuàng)作者,未來如何更好地將用戶流量變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同樣是做社交電商,為什么蘑菇街拼不過拼多多?
據自媒體“老冀說科技”,同樣都是做社交電商,同樣都是引入了騰訊作為大股東,2011年2月就成立的蘑菇街為什么卻做不過2015年9月才成立的拼多多呢?
如今的蘑菇街是由蘑菇街和美麗說合并的,兩家一開始只是做導購社區(qū),主要給淘寶帶去流量和交易額。2013年10月,淘寶先是取消了蘑菇街和美麗說的淘寶客聯盟資格,隨后不久又屏蔽了它們通向淘寶的所有外鏈。無奈之下,這兩家公司只好轉型做電商。
早期蘑菇街和美麗說的用戶和買家主要還是來自于QQ和手機QQ。那個時候能夠用智能手機上網的用戶,恐怕“五環(huán)內”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
不過,也許是囿于“五環(huán)內”用戶的特點,雖然蘑菇街得到了微信“錢包”的九宮格流量入口,卻并沒有用好。2016年3月,蘑菇街開始發(fā)展賣家直播的賣貨模式,其實與微信的交集并不大,這種模式雖然很有效,卻無法形成快速增長。
相反,拼多多一開始就專注于發(fā)展“五環(huán)外”用戶,并且充分利用了微信的好友關系,通過“拼單”模式實現了快速擴張,最終一舉超越了蘑菇街。如今回頭看蘑菇街和拼多多的發(fā)展歷程,不禁感嘆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MAU增速放緩:加碼視頻直播能否扭轉局面?
據公眾號面包財經報道,GMV(成交總額)、MAU(月活用戶數)及AB(活躍買家數)和是觀察電商運營情況的重要指標。
招股書顯示,2019財年上半年,蘑菇街GMV約79億,2018財年及2019財年上半年, GMV增速保持在25%上下。
在蘑菇街的GMV構成中,來自微信和小程序的占比正越來越大,微信小程序對蘑菇街總GMV的貢獻率由2018財年的17.8%增加至2019年財年上半年的31.1%。
不過,公司MAU與活躍買家數增速明顯放緩。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至截止2018年9月30日前的12個月,蘑菇街MAU及活躍買家數同比增速分別為0.9%及3%,而在2018財年(截止3月31日)公司MAU與活躍買家數同比增速分別為27.8%及35.2%。
近年來,蘑菇街加碼視頻直播業(yè)務,2018財年公司視頻直播業(yè)務成交額約17億元,占GMV總量的11.8%;2019財年上半年,視頻直播業(yè)務成交額約14億元,占GMV總量的17.7%。
通過直播帶貨的運營模式在最近兩年迅速躥紅,但競爭也非常激烈,淘寶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淘寶直播,“內容+社交”的小紅書也逐漸發(fā)展壯大,賽道不窄,但強者云集。
旗下金融業(yè)務前途堪憂
據新浪金融研究院報道,在2016年與美麗說合并后,蘑菇街便開始著手金融布局。旗下美麗金融已有“白付美”、“種豆寶”兩款自營金融產品,還有“美麗借”“保險”、“貸款超市”等多款流量金融產品,涵蓋消費信貸、P2P等領域。
截止到今年3月31日的財年中,蘑菇街為用戶和商家提供的融資服務產生的收入2329.3萬元;截止到今年9月30日的前6個月,公司金融服務收入2148.3萬元。蘑菇街還特意指出,公司的金融收入占比正在逐步提高。
具體來看,蘑菇街的自營金融產品白付美,其模式類似于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條,為用戶提供先買單再還款的消費信貸服務,免息日10到41天,可分3到12期付款,最高額度2萬元。如果用戶未能在每月10日還清上月賬單,則會產生每日0.1%的逾期利息。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白付美時,若出現退款情況,用戶仍需要支付至少一期的手續(xù)費。此外,白付美也不支持提前還款,只能按照約定期數進行還款。
美麗借則是蘑菇街與分期樂等資金平臺合作的小貸產品,用戶可通過美麗借發(fā)布融資需求,最高借款額度為5萬元,日利率為0.05%;其余信用卡辦理、保險等業(yè)務,同樣是與銀保機構合作的導流業(yè)務。
然而,無論是自營金融還是流量金融,蘑菇街想要在金融領域有所發(fā)展,都需要大量的流量支撐。如何將消費場景流量轉化為金融板塊流量,增加金融業(yè)務用戶?這便是蘑菇街面臨的問題。
來源:中國經濟網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蘑菇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