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推出后,其強大的文字撰寫能力得到了學生群體的青睞,被用作完成論文。迄今為止,美國、英國等國多所高校已明令禁止學生在校內使用ChatGPT。美國《科學》雜志近期也發(fā)表聲明,稱不接受使用ChatGPT生成的投稿論文,ChatGPT也不可以作為論文合著者出現。
黃民烈認為,使用ChatGPT完成作業(yè)或學術論文的問題之一是侵犯版權。但不能“因噎廢食”,“技術可以繼續(xù)發(fā)展,并在此過程中對問題進行針對性治理”。
另一方面,科技進步未能解決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問題,全球科技鴻溝問題至今仍然存在。AI作為尖端科技,也只有少數國家能夠在此領域進行大量投入。
黃民烈稱,與AI息息相關的大模型訓練需要大量算力和數據,訓練和推理成本也很高昂,無論是學術界還是科技界,只有少量的機構能負擔起相關技術的研發(fā),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造成了不公平問題。
“AI威脅論”是否危言聳聽?
隨著AI技術日趨成熟,“AI威脅論”得到了更多關注。ChatGPT推出后,其具備的各種專業(yè)功能不斷被發(fā)掘出來。有觀點認為,程序員、翻譯、客服等崗位最終都可能被AI取代。
針對AI技術發(fā)展可能引發(fā)的失業(yè)問題,黃民烈認為, AI工具的普及將降低自由撰稿人、游戲制作者等職業(yè)的門檻,帶來更多自由職業(yè)的機會。不過,未來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用戶生成內容(UGC)及專業(yè)生產內容(PGC)進行更深入地結合后,一些職業(yè)的淘汰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與AI共生是每個人可能都將面對的問題”。
此外,科幻作品中的“AI威脅論”常包含一個重要因素——愈發(fā)強大的AI終將尋求消滅或取代人類。
對此,黃民烈稱,科幻作品中的反派AI形象都具有自我意識,但現實中的AI目前既沒有自我意識也沒有自主決策能力,現階段,AI所有能力的來源都是人類提供的數據和反饋。“ChatGPT這類系統是典型的機器屬性,僅為滿足人的信息需求或完成任務而存在,并不具有人格、情感、風格等。機器屬性和能夠滿足情感、社交、陪伴需求的類人屬性相結合才是真正的數字生命體,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能’。”
來源:中國新聞網 張煥迪 共2頁 上一頁 [1] [2]
紅商網優(yōu)質內容還將同步分發(fā)到公眾號、視頻號、頭條號、西瓜抖音、網易號、搜狐號、企鵝號、百家號、好看視頻、新浪微博等國內主力流量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