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的市中心,類似這樣門頭簡陋的小賣部不少。它們要面對連鎖便利店、大型超市、電商的擠壓和城市改造的壓力
靈光街上的一家小賣部,鋪面簡陋。店主一家正在吃西瓜納涼
“生活并不像電影,生活比電影更艱難。” ——《天堂電影院》
20年。這是一個女人和她的小賣部共同走過的年頭。
紅商網訊:當大型超市、連鎖便利店還沒有在城市扎根的時候,小賣部是人們選購雜貨的必然選擇。然而,今天的昆明,大型超市、連鎖便利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女人家的小賣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她家唯一的生活來源要斷了。
而且,她還有癱瘓在床的丈夫,和正讀初中的孩子。
一
書林街,昆三中的斜對面,有一條長100多米的死巷子,十幾幢有著幾十年歷史的紅磚房矗立巷子兩旁。
巷子里是個小商業(yè)社會,小吃店、理發(fā)店、修理店應有盡有,單小賣部就有5家,兩家大些,算是小型超市;其余3家小些,面積不超過10平方米。其中開得最久的小賣部,非羅姐家莫屬。
小賣部,是市場上規(guī)模最小的零售企業(yè)。這類小店以出售糖果、點心、冷飲、煙酒和日用品等為主。它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當時中國社會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經濟體制和經營體制逐漸靈活,市場上的商品日漸豐富,僅百貨商場和供銷社的存在,已經無法適應群眾的生活需要。隨著市場逐漸“松綁”,城市和農村的繁華地段開始出現小零售店。羅姐家的小賣部,也在大潮中誕生。
羅姐今年40多歲,她斗不過歲月,身材有點發(fā)福,隨時笑瞇瞇的,挺好相處。早上8點,她同往常一樣,將一塊塊掉漆的長方形門板卸下,開始一點點往門外搬貨品。先是礦泉水,再是油,然后是小食品,“這些都是店里放不下的”。
這個時間正是住在紅磚樓里的人們出家門去上班的高峰期。收拾完東西,她開始看著巷子里的人來人往,靜候小店當天的第一撥客人。
“來包煙。”十多分鐘后,第一單買賣來了。這是個40多歲的男人,在一家房地產公司上班,因為經常光顧,羅姐跟他頗熟,對方只說要包煙,并沒有說要什么煙。但羅姐很熟練地幫他拿了包軟珍,客氣一句“騎車慢點”。
第二單生意也是香煙,一個老顧客來要一包紅塔山經典100。這煙別處賣10塊,羅姐只要9塊5。“都是熟人,能少賺就少賺點,薄利多銷。”她大體算過,每天來她店里消費的人中,80%都是老主顧,“你賣得貴,人家就會去別處買。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天早晨,羅姐的生意不是特別好。兩個小時里,只有10多個人來買東西,大多都是來買煙的,“要知道,煙的利潤最低了!” 共4頁 [1] [2] [3] [4] 下一頁 增速放緩利潤下降 零售業(yè)全力探尋轉型新路徑 電商“神出鬼沒” 石家莊零售業(yè)提前半月“備戰(zhàn)五一” 從2013年度連鎖百強榜單看零售業(yè)“亮點” 廣州家居零售業(yè)在陣痛中成熟 將呈三大趨向 石家莊零售業(yè)備戰(zhàn)“五一”商戰(zhàn) 搜索更多: 零售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