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越來越不像馬云想要的人。
馬云需要將才,他們必須目標明確,嚴厲且透明,他們必須有極高的管理能力和執(zhí)行力,而這些人越來越難以在早期元老中找到。
2013年,僅比公眾提前幾天才知道自己任命消息的陸兆禧上任CEO,他是被動的,即便在當上CEO之后,身處在馬云的陰影和公眾極高的期待之中,陸每走一步,都非常艱難。
阿里張勇的這次“上位”則不同。早在去年3月份,馬云便奪去陸兆禧掌管無線業(yè)務權限,改由張勇負責時,內部格局就已定。“實際權利早就這樣了,把事實宣布一下而已。”上述內部人士告訴《財經》記者。
事實證明,在阿里不短的歷史上,那些在業(yè)務上高明的管理者往往都是職業(yè)經理人。比如衛(wèi)哲、張勇。兩人同年出生,經歷相似,前后腳進入阿里,都是財務出生,都曾在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過。不同之處在于,衛(wèi)哲在阿里的五年時間,始終是一個局外人,而張勇卻深得馬云信任。
與說話輕聲細語、行事低調的陸兆禧不同,多年來,張勇都在積極樹立更全面的個人形象,他就中國零售未來十年發(fā)展趨勢發(fā)表公開演講,公開抨擊京東的模式是落后的。熟悉張勇的人說,他對公共事務一直興趣濃厚,現在依然如此。從2007年進入阿里開始,張勇的職業(yè)生涯幾乎是毫無敗筆。上述內部人士認為:“陸兆禧身上有很多理想主義色彩,而張勇則是實用主義,他與陸、與馬云都截然不同。”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傾心于他。張勇的上臺被某些內部評論者看作是阿里越來越無趣的兆頭。
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進了委員會
根據馬云的公開信,阿里新的管理架構調整為:馬云為董事會主席,陸兆禧和蔡崇信為董事會副主席,曾鳴、王帥等是集團戰(zhàn)略決策委員會,他們專注于戰(zhàn)略、人才培養(yǎng)、文化建設。
有阿里內部員工向《財經》透露,所謂集團戰(zhàn)略決策委員會其實是一個“虛職”。事實上,在阿里,業(yè)務的決定權由管理執(zhí)行委員會來決定。而未來阿里的管理執(zhí)行委員會將以馬云為首,旗下是張勇、彭蕾,再下面是行癲、俞永福等總裁,再往下是阿里幾十個副總裁,副總裁之下是中層和員工,呈現金字塔結構。
與過去的不同之處在于,前三層管理梯隊的人數明顯比過去大大減少。比如,過去管理執(zhí)行委員會的第三梯隊是各個事業(yè)部負責人,包括行癲、吳泳銘、喬峰等十幾人在內,而現在隨著淘寶、天貓、聚劃算整合為一個大事業(yè)群,由行癲統(tǒng)管。以及阿里移動事業(yè)群整合神馬搜索、UC瀏覽器、PP助手、高德地圖、阿里文學等六大移動領域,由俞永福統(tǒng)管。
如今阿里的核心業(yè)務可視為兩塊,一是電商業(yè)務,二是移動創(chuàng)新業(yè)務。業(yè)務更聚焦、管理更集中。1974年出生的行癲在內部被視為張勇的接班人,下一任阿里巴巴CEO。
行癲看起來比他的領導張勇更加激進,在最近一次的公開演講中,他不僅稱京東的一半市值來自于資本市場對于阿里的期待,他還表示“沒有找到商業(yè)模式的微信會面臨老化”。聽到這番話,一位騰訊的內部員工告訴《財經》記者,“阿里永遠也生產不出微信這樣的產品,因為他們總是想的太多了。”
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阿里管理層70后替代60后其實只是一個說法而已,背后是馬云希望借此推動阿里管理思維年輕化以及發(fā)展方向的改變,鼓勵從管理、制度到商業(yè)模式的創(chuàng)新。
知易、行難。來源:《財經》記者 宋瑋 共2頁 上一頁 [1] [2] 與阿里越來越像 京東要放棄原商業(yè)模式? 沈國軍:銀泰與阿里巴巴合作 不是因自己與馬云關系好 阿里人事變動不斷 來看看馬云如何用人 阿里主動淘汰整合大批產品 何來“自殘”勇氣? 阿里移動端成交額首超50% 搜索更多: 阿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