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之聲報道,最近,一種放在“盲盒”里的小玩偶開始成為年輕人的新寵。盲盒,顧名思義,就是說,你買的時候不知道是什么,只能買完拆開后才能一睹芳容。
根據(jù)某二手購物平臺今年年中公布的數(shù)據(jù),過去一年,該交易平臺上有30萬盲盒玩家交易,每個月發(fā)布閑置的盲盒數(shù)量相比前一年增長了320%,其中,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更是狂漲了幾十倍,因此,有不少玩家和網(wǎng)友感嘆,“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那么,這些“盲盒”里裝的究竟是什么?
購買者收集盲盒內(nèi)的玩偶為樂,狂熱者一年能為此花數(shù)十萬元
盲盒并不是之前商場里隨處可見的幸運盒子,盲盒里裝的是由專業(yè)的設(shè)計師精心設(shè)計的、不同樣式的玩偶,人們在買的時候并不知道里面裝的具體是哪一款,只有等拆開的時候才能知道。
就拿最近人氣很旺的Molly盲盒來說,每套系列包含12個不同造型娃娃,還有隱藏款以及特別款等等,價格一般在每個39元到69元之間不等。這樣有點抽獎意味的盲盒卻深受部分年輕人的喜愛,很多銷售盲盒的店門口更是排起了長隊。
消費者1(男):就是感覺很可愛,很有意思,采用盲盒的方式銷售,感覺很吸引人。
消費者2(男):就是覺得很可愛。
消費者3(女):沒有什么理由吧,看到了很有眼緣,就很喜歡。
因為每個人的審美或者偏好不同,人們往往會為了抽到自己喜歡的款式購買一堆玩偶,還有很多人專門收集不同款式的玩偶,并以此為樂。
消費者4(男):確實花了不少,得一萬多吧。
消費者5(女):今天挺少的,花了不到2000,往年(過來)至少得上萬。
而一些相對稀有的“幸運款”和“隱藏款”玩偶,更是被炒到了原價的幾十倍以上。
據(jù)媒體報道,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在盲盒潮玩上4個月花了20萬元。還有一位60歲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萬元購買盲盒。家住甘肅的趙女士告訴記者,購買盲盒最大的樂趣,就是打開盒子之前的期待感以及拆開后發(fā)現(xiàn)是自己喜歡的那一款玩偶的驚喜的感覺。
盲盒銷售方式帶來的“不確定性”會勾起賭博心態(tài),應注意理性消費
據(jù)了解,其實盲盒最早起源于日本一款名叫SonnyAngel的超人氣娃娃,這款娃娃到了第二代就有了盲盒的玩法,隨后也被國內(nèi)代理商引進國內(nèi)。而如今,這些看起來呆萌可愛的玩偶也在公司的精心策劃營銷下變成了一種潮流玩具,甚至是一種時尚符號。除了會和很多國內(nèi)外知名IP達成合作以外,還會和熱播劇、當紅綜藝做跨界營銷,而且會不定期舉辦的線下展。
對此,知名策展人王一認為,從商業(yè)邏輯上來說,很多年輕人對于“盲盒”的喜愛和收集其實也是一種收藏行為:“參與其中的年輕人心態(tài)和傳統(tǒng)收藏幾乎一樣,比如對某個系列收藏上的追求,和其他玩家的分享交流,還有在二級市場上的交換買賣,這些是在傳統(tǒng)收藏市場上常見的一些行為。”
不過相較于傳統(tǒng)的對于古董、手表等等的收藏,王一表示,諸如“盲盒”這類產(chǎn)品因為單價相對較低,且產(chǎn)品設(shè)計和當代審美十分貼近,所以進入門檻很低,容易成為日常社交的物品,并且一旦抽中所謂的“隱藏款”等稀有的款式,就可以在二級市場上以較高的價格出售,由此也吸引了更為廣泛的收藏人群:“通常收藏門類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辨別能力,這樣的話就給市場帶來價格上的一些不確定性,(會出現(xiàn))傳說中的“撿漏”。盲盒雖然它不具備這種需要學習和積累經(jīng)驗的要求,但是因為以類似抽獎的發(fā)售方式,所以在抽中一些稀缺的配色或者款式時,對于玩家來說就等同于傳統(tǒng)收藏中的“撿漏”。因為他付出的購買的價格其實是遠遠低于可以在二級市場上銷售的價格的,這就造成了它之后可以在二級市場進行買賣。”
對于這類現(xiàn)象,情緒情感管理專家張曉彤表示,盲盒銷售的起源主要是抓住了部分人群的賭博心態(tài)。浙江財經(jīng)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王建明認為,“不確定性”已成為影響購買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加強了人們對結(jié)果的預期心理以及可能會獲得的驚喜感。但是,王建明也提醒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應該節(jié)制消費、避免成癮,尤其要避免盲目、沖動的感性消費。
來源:央廣網(wǎng) 記者:錢成
搜索更多: 盲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