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隨著種類、功能不斷完善,以及價格不斷下降,數碼相機正式走下“神壇”,飛進尋常百姓家。但當數碼相機成為快速易耗品的同時,其引發(fā)的質量問題也日益增多。 記者在百度上鍵入“數碼相機投訴”的關鍵詞,就能搜索出3080萬條信息;鍵入“數碼相機質量問題”的關鍵詞,則可以查詢到4630萬個相關鏈接;其中,三星、富士、柯達、奧林巴斯等各大品牌都曾深陷“投訴門”漩渦。標準滯后、問題頻發(fā)、維修高昂等問題已成為消費之痛。
速度競賽透支品牌信譽
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最新發(fā)布的《2010-2011年中國城市數碼相機消費需求與市場競爭力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消費市場數碼相機需求量增速明顯,全年數碼相機需求總量超過1200萬臺,較2009年增長21%。2011年市場發(fā)展將保持這樣的趨勢,保守估計全年需求量將達1300萬臺,其中約75%為普通卡片型相機。
全國照相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錢元凱認為,從最初每個數碼相機企業(yè)每年只發(fā)布幾款新品,到如今各企業(yè)每年近20款新品上市,僅2010年一年數碼相機新品就上市150余款,產品功能各異,豐富了市場個性化的拍攝需求,也讓中低檔數碼相機從耐用品變?yōu)榭焖僖缀钠贰?/font>
據統(tǒng)計,2010年的數碼相機新品中,千元左右的機型約占全部機型的1/3以上;而主流相機的價格一般在1500-2000元左右,入門級數碼單反相機套機價格也在4000元左右,與幾年前的價格相比明顯下降。這意味著為應對不斷升級的價格戰(zhàn),廠商只能盡一切辦法壓縮生產成本,直接導致了數碼相機生命周期越來越短!∠耜兾飨M者2010年10月花1400元買的三星es70數碼相機,剛拿出來準備拍照,就發(fā)現屏幕3/4不能使用。
有關專家表示,對于消費者而言,數碼相機耐用周期的期待值大約在3-5年左右,而市場的更新明顯過快。新產品推出得過多過快,盡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飾產品的缺陷,但把消費者當成試驗品,這無疑是殺雞取卵、竭澤而漁之舉,一旦品牌信譽透支過度,矛盾積累不可調和,就像豐田“剎車門”事件一樣,給企業(yè)所帶來的損失將是無可估量的……
調研數據顯示,現階段數碼相機的使用滿意度仍然維持在70%的水平,遠低于普通家電產品水平。
規(guī)范機制滯后消費權益
面對越來越多關于數碼相機的投訴問題,消費者的權益卻未能得到很好的保障,這與數碼相機市場的監(jiān)督規(guī)范機制缺失不無關系。據悉,目前,數碼相機各品牌使用的都是企業(yè)標準。無法可依,維權成本高,維權周期長,使很多消費者談到維權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無法可依、無據可查是消費者維權行動的最大障礙。以柯達LS443的質量事件為例:LS443型數碼相機是柯達于2002年底上市的高端產品。部分消費者的相機在正常使用情況下陸續(xù)出現黑屏、鏡頭無法伸縮(顯示E45錯誤)、曝光過度等故障,有的在一年內竟維修了3次。柯達維修部門給出的故障原因都是鏡頭部件損壞,需花1500元更換鏡頭或者花更多的錢升級為柯達公司別的機型。2006年,由于接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投訴,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史無前例地針對該事件專門召開了一次投訴調解聽證會。其后柯達個性化解決方案用戶見面溝通會足跡更遍布全國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11個城市,直到2009年11月3日,解決方案才被93%的用戶所接受,事件告一段落。歷時三年多的漫長維權歷程,不少消費者已是筋疲力盡。
中國質量協(xié)會用戶滿意度指數評價辦公室樊天順指出,國內目前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數碼相機強制性標準,使得數碼相機在生產、檢測及維權等方面都缺乏依據。國家數碼相機行業(yè)標準缺失,廠家各自為政,同時缺少缺陷產品的召回制度。問題產品只能依照原國家經貿委批準的行業(yè)標準進行檢測,對市場的監(jiān)管、約束力度遠遠不夠。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也表示,隨著數碼相機消費規(guī)模的不斷增大,有關產品質量的糾紛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我國尚未建立數碼相機的國家標準,目前的數碼相機行業(yè)標準也不能作為市場準入的強制標準,發(fā)生質量爭議仍以廠商的企業(yè)標準為準。為了更好地維護消費者權益,政府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在產品標準規(guī)范方面的監(jiān)督管理。
售后服務讓相機變雞肋
在數碼相機售后服務問題中,投訴最多的要算是維修費用過高的問題。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數碼相機都不足千元,但維修費用往往讓人瞠目結舌,面對甚至幾乎可以買一臺新機的高額維修費用,只能放棄。
據消費者范先生反映,其購買的三星數碼相機使用后出現橫紋、曝光過度現象,檢測結果為快門排線斷裂,修理費為260元,并且不能保證以后不出現問題。而該款相機售價僅為899元,260元的維修費用超過相機總價的1/4,使得三星問題相機成為修理不值,棄之可惜的雞肋產品,讓消費者難以接受。
記者日前在中關村等主要電子城走訪時了解到,由于數碼相機國家標準缺失,目前數碼相機的保修期基本上都只有1年,只有極個別品牌達到兩年,遠比冰箱、空調等常用家電的保修期要短得多(這些電器的主要部件通常保修三年以上)。而這一保修期對于數碼相機的使用者來說已如同虛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數碼相機銷售人員表示,這一質保規(guī)定其實是對廠家的一種保護,“往往相機出問題時都已過了保修期”。該銷售人員稱,除非職業(yè)需要,一般人很少經常使用相機,有的甚至一年也用不了幾次,因此,等發(fā)現相機出問題時,保修期已經過了,只能拿到維修點進行維修,這也是相機銷售門店少有消費者前來投訴的原因。
而且消費者即使到了維修點,往往還會被告知要收取不菲的開機檢測費。消費者李先生的相機存儲卡艙蓋受壓折斷,到指定維修點維修,保修期內10塊錢的配件,而且只需簡單地安裝,竟要被收取140元的“手工費”。(來源: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