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家電圈網的說法,在郭臺銘三番五次要收購日本夏普公司的背后,一方面是郭一直擁有從制造商向品牌商、零售商轉型的夢想,不甘于做制造業(yè)的“美男子”;另一方面則是郭看中了當前全球彩電業(yè)正面臨著一輪洗牌與重組機會,想利用夏普的品牌與技術謀求亂中取勝,成為全球彩電業(yè)的“雄獅”。但是這一切,卻取決于夏普的賣不賣。
近日,據(jù)日本媒體報道,鴻海擬出價3000億日元(約190億港元)收購深陷虧損泥潭的夏普。
在接受日媒采訪時,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言辭高調,稱“只要我來經營,夏普兩年內扭虧,第三年盈利”。不過有個條件,就是“以夏普社長高橋興三為代表的管理層全部要下臺”。
郭臺銘的喊話可謂霸氣十足,但外界對其三年盈利的說法觀點不一。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以郭臺銘強硬的行事風格,對于目前的夏普來說,并非是壞事。“我們知道,夏普一直轉型,卻收效甚微的原因與其公司管理模式息息相關。郭臺銘徹底改革,或許真的能讓夏普擺脫之前的窘境。”家電行業(yè)分析師李青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直言。
不過,在外媒看來,郭臺銘的表現(xiàn)似乎有些“不自量力”。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靠代工起家的鴻海,在智能手機和電腦銷售下滑之際,想要尋求多元化的發(fā)展,但若把夏普整個吃下來,恐怕后者“慘不忍睹”的面板及家電事業(yè)將拖累鴻海的業(yè)績。
然而,無論外界看法如何,作為被收購方的夏普目前還在評估多種重組方案,沒有確定的說法。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夏普有可能會把企業(yè)賣給郭臺銘,但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鴻海拋出重金,高溢價收購夏普,成為夏普眾多談判對象中出資最高的買家,讓夏普頗為心動;另一方面,夏普又受到本土企業(yè)的壓力,若將核心技術賣給中國,會影響液晶面板市場的主要格局,陷日本于不利”。
砸錢收購
鴻海對夏普表現(xiàn)出興趣,并不是頭一回。
早在2012年,鴻海便出資入股了夏普旗下的第十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工廠(SDP)。
SDP的前身是夏普于2009年投產的第十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十代線主要生產60英寸以上的大型電視機面板。此前,由于訂單不足,開工率一度降低到30%。
2012年,夏普在遭遇歷史巨虧后,接受了鴻海以660億日元的價格獲得十代線37.6%的股份,與其持股比例相同。從此,兩家企業(yè)共同經營十代線,并各掌握十代線的一半產能。十代線也因此改名為堺顯示器公司,以示脫離夏普。
2015年12月17日,日媒消息稱,夏普就出售其持有的SDP股份,與鴻海進入了談判階段。據(jù)了解,鴻海此前便一直希望能把對SDP的出資比例提高到50%以上。
但隨后,夏普就發(fā)布官方聲明否認了與鴻海談判出售十代線股份的消息。
不過,這并不能阻止鴻海想“吞下”夏普的野心。
2015年底,鴻海拋出3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61億元)全資收購夏普的提案。之后,又有日本媒體報道稱,鴻海將并購夏普的價碼增至5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69億元)。
消息稱,鴻海之所以提出高溢價收購,不僅僅是為了夏普的液晶業(yè)務,而是希望對夏普進行整體收購,以獲得面板和家電等領先技術。
據(jù)推測,鴻海應該是目前夏普諸多談判對象中出資最高的買家。而對于鴻海來說,5000億日元的報價并不困難。
鴻海去年三季報顯示,其前三季度稅后凈利為939.33億元新臺幣,較去年同期增長27.25%。而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鴻海的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的余額為6472億元新臺幣。
分析指出,鴻海的出價比夏普目前的市值高50%,凸顯鴻海集團希望以較高的出價,在收購談判中占據(jù)主動權,鴻海同時承擔夏普7600億日元債務,以博取夏普董事會的支持。
在賀在華看來,鴻海若是成功收購夏普,便可獲取后者面板、家電技術,從而提高鴻海自身實力。
眾所周知,鴻海集團是世界最大的電子代工廠商,近年,鴻海一直期望向上延伸產業(yè)鏈,進入液晶面板領域。
賽迪半導體產業(yè)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郭簡對相關媒體指出,鴻海有龐大的終端訂單,對液晶面板的需求量非常大。此外,鴻海正在向組裝加工的上游產業(yè)延伸,夏普的氧化物等技術,對鴻海的布局有利。
而針對鴻海5000億日元投資一事,夏普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這不是夏普發(fā)表的內容”。關于液晶事業(yè)構造改革,還在同多家企業(yè)商談的階段,沒有已決定的事實。
共2頁 [1] [2] 下一頁
海信技術升級夏普新品,N7000斬獲CES大獎
東芝家電部門或與夏普合并
郭臺銘親赴日本逼宮:夏普交給我兩年扭虧
鴻海計劃161億元收購夏普液晶 但高管一個不要
郭臺銘將收購價翻倍 夏普液晶艱難“二選一”
搜索更多: 夏普 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