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是一家設計、生產、銷售戶外用品的公司,成立于1999年,2009年上市,成為首批登陸創(chuàng)業(yè)板的28家公司之一。2013年,探路者營業(yè)收入為14.5億元,凈利潤為2.5億元。
據探路者2014年一季報顯示,盛發(fā)強[微博]和王靜夫婦共同擁有探路者42.95%的股份,系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其中王靜持有探路者14.02%的股份,現任公司董事和產品技術指導。
事件曝光后的5月29日,探路者開盤后低開低走,最終下跌5.31%,外界認為,股價大幅下跌,或受王靜“登山風波”一事影響。
事發(fā)后探路者淡化王靜影響
事件發(fā)生后,有網友在王靜的微博下留言稱:“對探路者品牌開始質疑了。”而在這場質疑王靜的輿論漩渦中,探路者正在極力淡化王靜對于公司品牌的影響力。
喜歡登山的王靜,一直被外界當做探路者這個品牌最好的代言人。探路者近3年的年報中,在介紹王靜時,都會著重強調其是“知名登山人士”。
在王靜宣布登上珠峰山頂后,探路者官方微博也對此進行了轉發(fā),并稱“國內女登山家王靜5月23日登頂珠峰,改寫了個人登頂地球三極(南極、北極、珠峰)的時間紀錄,由149天縮短為129天”。
“個人品牌的名人效應,會拉動企業(yè)和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增強人們對企業(yè)和產品的認可度。”中國中小企業(yè)協會副會長、江蘇省品牌協會會長徐浩然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稱:“這種營銷手段成本低,效果卻很好。”
不過徐浩然強調:“一旦個人品牌出了問題,遭到公眾的質疑,會給附帶的企業(yè)和產品產生負面影響,公眾往往會質疑其背后的企業(yè)和產品。”
當王靜此次登珠峰被質疑后,探路者則淡化王靜對公司和“探路者”品牌的影響力。
探路者董秘張成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稱,王靜的登山只是個人行為,她僅僅是董事而已,對公司的品牌、決策都無法影響,與探路者的品牌沒有必然關聯。
張成稱:“王靜的登山活動,都是用其自己的錢,公司沒有任何贊助,也沒有參與。”對于公司官微對王靜登山行為的轉發(fā)與關注,張成表示,這只是對公司創(chuàng)始人行為的一種關注,否認是借王靜的登山行為宣傳公司品牌。
“公司有自己的宣傳方案,像請王石、汪峰做品牌代言人。”張成稱,雖然王靜是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但作為公眾公司,一直在淡化創(chuàng)始人對公司的影響。張成也否認股價下跌是受王靜“登山風波”影響。
公司面臨營收增速下滑壓力
與獲得諸多贊譽、保有多項登山紀錄的王靜遭受質疑的困境相似,探路者公司在經過多年的高速發(fā)展后,也面臨著營收增速下滑、存貨上升的壓力。
探路者2014年一季報顯示,2014年一季度,實現營業(yè)總收入3.1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03%。記者查閱數據發(fā)現,2011年至2013年,探路者近三年一季度營業(yè)收入增長率分別為70.96%、73.27%、36.47%。
同時,探路者近三年的全年營業(yè)收入增長幅度也呈現下降趨勢,2011年至2013年,其營業(yè)收入增幅分別為73.64%、46.68%、30.74%。
在外部環(huán)境方面,探路者需要面對行業(yè)增速下滑和競爭加劇的局面。
根據中國紡織品商業(yè)協會戶外用品分會(簡稱“戶外用品分會”)統(tǒng)計,2013年我國戶外用品零售額180.5億元,零售額同比增長24.3%;2012年,零售額同比增長34.94%,增速較2011年同期下滑了15.97個百分點。
伴隨著營收增速下降的是探路者存貨上升。2013年年報顯示,探路者的存貨從2012年的1.64億元增至2013年的2.91億元,同比增長78.11%。
而2014年一季報顯示,探路者存貨余額較年初增長24.47%,達到3.6億元,庫存呈現繼續(xù)上升的趨勢。
共3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探路者創(chuàng)始人、女登山家王靜承認乘機登珠峰
探路者等巨頭涌入 戶外童裝版圖再調整
探路者董事王靜:搭上朝陽產業(yè)頭班車 翻越上市雪山
探路者董事長盛發(fā)強:互聯網轉型并不難
探路者轉型戶外旅游平臺提速 驢友匯年底上線
搜索更多: 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