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商網訊:近日,ZARA、H&M首家門店入駐長沙,隨后,ZARA更是開到了江蘇淮安。而在此前、UNIQLO、C&A、ZARA、H&M這些享譽國際的洋品牌,僅僅在特大城市和一線城市出現。如今,它們的舉動已經顯現了布局二三線城市的戰(zhàn)略意圖。
這些定位于大眾的洋品牌終于切入了中國龐大的二三線市場,它們能否很快滲透?在業(yè)界看來,目前,洋品牌們雖還未與本土品牌很激烈地爭奪消費者,“但我們已經感覺到‘狼來了’的氣息,雙方蠢蠢欲動。”一位業(yè)內人士如是表述。而其實,這場爭奪戰(zhàn)已經擺開陣仗,在終端渠道的布局上暗自較勁。
一方是熟悉市場、了解中國消費者的“守城將士”,另一方是攜“快時尚”風靡全球的“攻占方”,洋品牌的渠道下沉,是否將撼動閩派男裝在二三線市場的江湖地位?
交鋒二線 拉開對仗陣勢
雖然目前UNIQLO、ZARA、H&M還沒有大舉向二線城市滲透,但已經逐步顯示這樣的野心。據有關媒體報道,根據UNIQLO發(fā)展計劃,未來10年內,它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將擴大至1000家,以大型店為主,要覆蓋中國一二線城市。
H&M近期也在其官方微博上透露,當前,品牌的新店計劃分別為武漢、重慶、昆明、杭州、西安、成都、長沙等城市。
而這些地盤,正是閩派男裝的主要陣地。據任職于國內某一線男裝品牌的王先生透露,如今,像勁霸、七匹狼等閩派的一線男裝70%以上的終端渠道都在二三線城市。
對于洋品牌出現的渠道下沉趨勢,很多人擔憂“狼來了”是否已經成真。“目前,是已經聽到‘狼嚎’了,但還沒‘開打’,還沒有真正出現在終端搶奪消費份額的情況。”他們普遍認為,3-5年之內是小范圍的影響和一種無形的壓力,3-5年之后便將是一場血拼。
市場份額的爭奪雖未開始,洋品牌和本土品牌的渠道之爭卻已真實地在二線城市“暗涌”。二線城市將是第一個爭鋒的焦點,因為本土品牌在二線城市的量非常大,而洋品牌目前也已經逐步下沉到了二線城市。
七匹狼副總吳興群就表示,“現在國外大眾品牌進入中國,我們的壓力越來越大,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渠道的瓜分。”的確,閩派幾個大品牌近幾年的渠道拓展方向都將集中在二線城市,而主要的店鋪種類也是與洋品牌相近的大店、旗艦店、生活館。
“試想,一個城市幾年才能培育出一個核心商圈?誰都想要最好的位置、最大的人流,如今洋品牌和本土品牌在二線城市的渠道爭奪能不激烈嗎?”就職于某一線品牌的王先生談道。
事實上,仔細研究本土品牌和洋品牌的發(fā)展路線,會發(fā)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洋品牌和本土品牌的發(fā)展路徑剛好是反方向的。“國內品牌走的路線是自下而上的群眾路線,先獲取廣大基層人民的認可和信任,再奔赴一線城市搞定大城市的城里人;而國際品牌是自上而下的領導路線,通過先搞定一線城市,再以一線市場的影響,一級一級搞定二三線城市。”經過長期的觀察,王先生描述了這樣一個規(guī)律。
在這個規(guī)律之下,如今,本土品牌與洋品牌的渠道已經共同抵達二線城市,并擺開爭奪陣仗。
壓力之下 維持謹慎的樂觀
對于這場提前打響的終端爭奪戰(zhàn),業(yè)內多數維持的觀點是謹慎的樂觀。他們認為,雙方各有優(yōu)劣。
這些洋品牌的操作模式與本土品牌不一樣,他們以開設龐大的直營店為主,“他們開的都是巨店,一個店能頂我們好幾個”,這是業(yè)內的一個共識。而開大店、開直營,正是本土品牌近兩年逐步轉變的渠道方向。
表面看來,這些洋品牌一進駐中國就實現了本土品牌的夢想,但事實上,本土品牌在二三四線市場上撒開的營銷網絡,也是讓洋品牌望塵莫及的。“從資金上,閩派一線男裝經過幾年的發(fā)展也積累了雄厚的資本,而在拿店的‘快準狠’上,這些企業(yè)的老板們更是無人能及。”王先生分析。
同時,也正是開大店、開直營這樣的模式,使得洋品牌不可能在三五年內在二線及以下城市全面開花。
“H&M一個店長的年薪在50萬以上,而且他們全部需要總部外派,這樣的人才,短期也不可能復制很多。”利郎的市場總監(jiān)章宇峰表示,洋品牌的直營模式決定了他們對終端強大的掌控能力以及盈利能力 ,但也注定了他們不可能像當年的閩派服裝那樣快速“席卷”中國大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