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論證 只等政府最后拍板
為什么要建成全國最復雜的地下空間,而不去挑選簡單的方案?
該負責人表示,修建立交橋工程就會簡單一些,先也有過立交橋方案,但后來被否定了。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光谷廣場連接6個路口,下穿三條地鐵,本身交通構造非常復雜;二是光谷廣場不僅是光谷地區(qū)的標志性廣場,也是武漢標志性廣場之一,市民對光谷廣場擁有一份難以割舍的情懷。
該負責人說,其實早在去年向市民征集金點子之前,就已經進行了三四輪的方案論證和修改;征集金點子之后,又進行了三四輪的論證和修改。先由武漢市規(guī)劃設計院進行設計,后來又邀請國內頂尖的設計院之一——上海市政設計院也參與進來,武漢地鐵集團還請了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幾乎將所有能想到的方案都想到了,經過反反復復論證,才初步定下這一方案。
該負責人透露,下周這一方案將提交給武漢市政府最終拍板。如果快,年內還有開工的可能性,或是到明年初開工。初步預計的工期至少是兩年。
■ 延伸
光谷“風帆”估計不再重建
至于光谷廣場上現有的標志性“風帆”,是否會保留,該負責人說,保留的可能性比較小。
光谷廣場周圍不能再亂建
該負責人還介紹,東湖開發(fā)區(qū)以后準備對光谷廣場的城市設計進行招標。這意味著,以后光谷廣場周圍新修建筑的高度、顏色等,必須與光谷廣場相協調。
市民追憶 從一圈綠草地變成大堵點
在光谷住了30年的洪先生,這樣描述記憶中的光谷廣場。
光谷廣場是光谷地區(qū)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那段時光中,武漢市決定建立東湖開發(fā)區(qū),那時這里就修了一個轉盤,很簡陋,就是水泥臺子圍起一圈綠地,這就是光谷廣場的雛形。雖然簡陋,但卻是關山地區(qū)市民休閑和娛樂的好去處,夏天市民們就在草地上乘涼,小孩在上面嬉戲,到了冬天就成了一片光禿禿的黃土地。四周伸展的全是用黃土做成的小路,往東則連接老武黃公路直通黃石。在轉盤建立之初,別說堵車了,就連公交車都是半天才看到一輛。
2001年,東湖開發(fā)區(qū)被批準為國家光電子產業(yè)基地,中國光谷的名字從此打響,海內外眾多高知人群紛紛涌向光谷,讓光谷成為一片海內外知名的投資熱土。東湖開發(fā)區(qū)對那個綠草地轉盤進行了一次大的改造,也因光谷而得名光谷廣場。至此,光谷廣場完成了第一次蝶變。
歲月匆匆,十年一晃而過。隨著經濟飛速發(fā)展,光谷廣場處的車流量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堵,在光谷路口執(zhí)勤的一位交警告訴記者,每當遇到五一、十一等重大節(jié)假日,交警都需要提前布置交通計劃,調派大量警力疏導交通,但由于車流量太大,還是難以改變擁堵現狀。
家住光谷、在傅家坡上班的張先生告訴記者,由于自己坐公交車上班,每到下雨天,就必須提醒自己提前半小時出門,因為一旦出門晚點,光谷廣場絕對可以成為早晨的“時間殺手”。張先生表示,自己對于光谷堵車印象最深的一次,要數去年11月份一次大堵車,當時那里成了一個巨大的停車場,路上幾乎所有汽車都熄火等待,讓他最無奈的是,從吳家灣到關山僅僅3公里的距離,他在路上硬是從下午三點等到晚上七點半才到家。“光谷廣場的交通是該好好改造一下了,希望光谷廣場越變越美”,光谷市民期待著光谷廣場的第二次蝶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來源:楚天金報 責編:筱悠 |